默写

念奴娇·赤壁怀古 苏轼

         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
         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

文言文二订正

2.(22二模·静安区)

15.(2分)(1)避讳 (2)每天

16.(2分)(1)C (2)C

17.(3分)辇毂讲垣/谣诼之囿也/国家多事/宜讲者非一端

18.(5分)先生上疏劝谏皇帝,恳切激愤,面临廷杖的惩处,后来因为有辅臣赵志皋出面搭救而免罚。一时刚直声誉传遍天下。

19.(4分)
一是反对讲学者的话,对冯从吾讲学肆意污蔑,认为讲学易生谣诼。
二是冯从吾为自己讲学辩护的话,针锋相对,认为讲学正是为了国家大事,就现实而言,讲亲上死长之义非常必要。
三是支持冯从吾的人说的话,表达了对冯从吾的肯定和敬佩。
写这三种言论,突出了冯从吾讲学的现实针对性和利于国家的重要性。也突出了冯从吾刚正性格及其在社会上产生了的重要影响。

20.(4分)节俭廉洁(带茶饼充饥),刚正不阿(敢于揭露丑行,不避惩罚),专心育人(讲学),担负社会道义。


现代文二

岩画

(1)专家们煞有介事而又毫无根据地推断岩画年代,“我”对被称为“专家”的谦虚态度以及对岩画年代的断定,既制造了关于岩画年代的悬念,又与后文这批岩画真实情况形成强烈对比,也增加了讽刺与批判性。

(2)详细地刻画了岩画半成品的具体画面内容,表现这幅岩画的生动真实。“我”作出了该岩画年代的错误推断,与后文老人制作岩画的技艺和雨水冲刷强化效果相呼应,同时“半成品”显得“不认真”是该岩画为“伪作”的伏笔。

(3)“灵活清澈”暗示他心灵的纯洁,面对原始岩画遭到破坏的心痛现实,他毅然自愿负起保护之责;“儿童式的顽皮”和“嘲讽”既写出他藏有关于岩画真实情况这一秘密的神秘感,也表现出他对于所谓专家们被他的伪造岩画所骗的嘲笑;老人目光中透出他的心灵,形象更为鲜活丰满。

(4)答题示例:在社会变迁发生之际,人们可能失去对旧东西的信仰,因而产生惶惑、无所适从之感。公众热烈追捧“岩画”之形,却无视其内在灵魂,也有人希望维持岩画的原貌。凸显出经济和文化剧烈变动、新旧交替之际公众的观念矛盾。